趙國都城複原圖 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在哪裏?
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趙國都城,以及趙國都城複原圖對應的知識點,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!
內容導航:- 曆史上趙國的都城在今天的什麽地方?
- 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在哪裏?
- 趙國的國都叫什麽名字
- 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在哪裏?
- 趙國邯鄲位於現在哪裏-簡短介紹
- 趙國首都
Q1:曆史上趙國的都城在今天的什麽地方?
戰國時趙國首都在晉陽,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,前425年遷中牟,就是今天河南鶴壁,前386年遷邯鄲,就是今天的河北邯鄲邯山區
秦末趙國國都在信都,就是今天的河北邢台縣
Q2: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在哪裏?
邯鄲是一座具有近三千年悠久曆史的文明古城,戰國時期是趙國的都城.秦統一後,邯鄲是全國三十六郡之一的邯鄲郡首府.漢代,與洛陽、臨淄、成都、宛城、齊名同為五大都會.
邯鄲位於河北省最南部,地處北緯36021’--44’,東經 114003’--40’之間,與晉、魯、豫三省接壤,總麵積1.2萬平方公裏,其中市區麵積457平方公裏,總人口849.9萬人,轄19個縣(市)區.
邯鄲市是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,水土豐饒,物產豐富,盛產小麥、玉米、棉花,素有“冀南糧倉”、“冀南棉海”美譽.礦產資源種類繁多,儲量可觀,主要有鐵、煤、石灰石、鋁土礦、金、銅、伴生鈷、錳、黃鐵礦、石墨、耐火粘土、矽灰石等29種礦產,其中已開發20種.全市礦石總產量2969.35萬噸,其中煤炭1595.3萬噸、鐵礦石466.93萬噸、其他非金屬礦967.12萬噸,年礦產品總量價值34.62億元.旅遊資源極其豐富,現有名勝古跡500多處,主要古跡和遊覽景點有武靈叢台、黃梁夢呂仙祠、媧皇宮以及響堂山石窟等,還有新開發的長壽村、京娘湖、武當山等民俗風景區.
邯鄲曆史悠久,文化源遠流長.早在7300多年前,這裏就孕育了新石器時代早期的磁山文化.春秋戰國時期,趙敬候遷都邯鄲,使趙國都城邯鄲迅速繁榮成為趙國政治、經濟、軍事和文化的中心,留下了“胡服騎射”的千古美名.漢代與西安、洛陽、淄博、成都同為全國五大都會.獨具特色的燕趙文化培育出大批政治家、軍事家和哲學家,著名的有藺相如、廉頗、苟子、趙奢、李牧等.“邯鄲學步”、“完璧歸趙”、“負荊請罪”、“黃粱美夢”等許多曆史典故都發生在這裏,被譽為中國的“成語典故”之鄉.諸多的名勝古跡為邯鄲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.主要有以磁山文化遺址為代表的新石器早期文化;以趙王城、武靈叢台為象征的古趙文化;以“曹魏三台”和南北響堂為代表的魏齊文化.革命戰爭年代,也做出了巨大貢獻,現保存有晉冀魯豫烈士陵園、八路軍129師司令部等革命曆史遺址.
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為邯鄲人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,也為邯鄲的文藝複興奠定了基礎.解放後,黨和政府在恢複和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,也十分重視對曆史文化的發掘和研究,並在此基礎上為發展社會主義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.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,中共邯鄲市委、市政府把加強文化建設列為整個邯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,使邯鄲文化事業出現了百花爭豔、生機勃勃的可喜局麵.
Q3:趙國的國都叫什麽名字
春秋戰國時期的趙國:前403年趙韓魏三家分晉時趙國的國都在在晉陽(今太原),前425年遷中牟(今鶴壁),前386年趙敬侯遷到邯鄲(今河北邯鄲市邯山區)。
五代十國的趙國都城在鎮州(在今河北省正定市)。
Q4:戰國時期趙國的都城在哪裏?
戰國時期趙國的國都在晉陽(今山西太原),後遷都中牟邑(今鶴壁),又遷至邯鄲(今河北省邯鄲),成侯時期又立邢為信都(邢台)。
趙國的第一個都城為晉陽,位於現太原西南,地處太原盆地北端,農業條件優越。公元前425年,趙襄子死後傳位於其兄之子趙浣,為趙獻子,趙襄子之子趙恒子趙嘉驅逐趙獻子,遷都中牟。趙恒子於公元前424年死後,國人重新迎回趙獻子,仍以中牟為國都。
中牟,現位於河南省鶴壁市西部山城區一代,作為趙國國都僅有不到四十年時間,時間較短,影響也很小,很多人都不知道河南鶴壁曾經是趙國的國都,但中牟作為趙國國都期間,趙國正式獲得周王室的認可,成為諸侯。公元前403年,周威烈王封趙烈侯趙籍為諸侯,趙國正式建立。
趙國從中牟遷都邯鄲的直接原因可能是內亂,公元前387年,趙敬侯即位,前386年,趙武公之子公子朝作亂,趙敬侯於是於遷都邯鄲,當然,更深層的原因可能是中牟相對當時趙國疆域來說太偏僻了,離齊國、魏國邊境也太近。
自公元前386年成為趙國國都,至前222被秦所滅,邯鄲作為趙國國都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。
在邯鄲作為趙國國都期間,趙國經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軍事改革後成長為能與強秦抗衡的強國,邯鄲也成為當時中國北方地區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。
趙國還曾設別都信都,位於今邢台市,設於趙成侯時期(前355年)。信都是趙國重要城市,趙魏之戰中,邯鄲淪陷,趙國以信都為基地堅守三年,收回邯鄲。秦末,趙國複國後就以信都為國都。
擴展資料:
趙國的都城有過三個遷移,先是在晉陽,再是在中牟,最後是在邯鄲。這三個地方中,晉陽在今天的太原一帶,中牟在河南鶴壁一帶,邯鄲在今天河北邯鄲附近。
趙國頻繁遷都的原因是趙國的開國君主們的意思。
在三晉分家時,趙國占領的是晉國北部地區,差不是現在的山西中部與北部地區,這些地方山地較多,不太利於農業發展。所以當時趙國的君主都希望能占有更多的中原地區,那裏的肥沃的大片土地。
趙國從晉陽遷都到中牟,其原因在於趙國公族的以中原文明為貴的思想,不願意偏居於北方戎狄雜處的地方。中牟經過趙國君主幾代經營,又成為一個經濟繁榮、文化發達之地。
從中牟遷都到邯鄲是起於一起叛亂,叛亂的公族勢力盤踞在中牟,外麵又有魏國勢力相呼應,這讓趙國國君感到不安全,就把都城遷到了邯鄲,邯鄲的其獨特的地理條件。
它背靠太行山,南臨漳河,交通非常發達。經過幾代經營,邯鄲果然成為了天下之通衢,匯合了各地的商貿活動。趙國都城的南遷,在中原地區引起了極大的反應。
一些小國,如衛國等,整日憂心,史載衛人出城撿柴禾,都不敢抬眼看一下趙國的都城。趙國非常輕鬆地占領了衛國的73個城邑。
然而更為嚴重的反應在於其他大國的行動。趙國是中原大地上的後來者,在他之前,魏國與齊國已經有相當牢固的存在。趙國把都城遷到中原,引起了這些大國之間的競爭。
魏惠王即位之初,發生了內亂,趙國與韓國聯合進攻魏國,一度將事個魏都控製起來。這時趙韓兩國對如何對待魏國發生分歧。
韓國要把魏國分為兩部分,這樣形成的兩個國家都很小,就不會有大的威脅了;而趙國不同意把魏國分成兩部分,卻主張換一個君主。結果誰也不服誰。趙國就先行退兵了,韓國無力獨自左右魏國政事,也被趕出了魏國。
魏惠王站穩腳跟後,也把都城從西部靠近秦國的安邑遷移到東部的大梁,也就是今天的開封一帶。這一來中原的戰事更加激烈了。魏惠王為了複仇,數次攻打趙國,將其都城邯鄲也攻了下來,史稱“邯鄲之難”。
然而魏趙兩國相攻,得利的卻是其他國家。齊國以孫臏為軍師,采取圍魏救趙的方法,大敗魏軍。從而趙魏兩國在中原的力量都受到了限製。而秦國也趁機攻占魏國,把老都城安邑也占領了。
可以說,不管是趙國還是魏國,都在逐鹿中原時沒占到便宜,反而因為互相爭鬥,導致強敵的崛起。
中原戰場的果子不好吃,趙國認識到了這一點,於是開始調整自己的戰略。趙國也就不太積極介入中原地區的戰爭,它在邯鄲之南修建了長城,以抵禦各國的進犯。
然而由於趙國占有了衛國70多城,獲得利益相當大,魏齊等人就不願意他退出中原戰場,不斷進攻它。而趙國就是不采取主動的反擊手段,甚至挖開黃河來阻攔敵軍。
與此同時,趙國發展戰略形成了根本性的轉變,他把目光重新投向了北方。在趙武靈王繼位後,他采取北進策略,將樓煩、東胡等族的區域歸入了自己的範圍,此外,他還率領士兵20萬經過五年作戰,把中山國滅亡,收入囊中。
通過北進策略的實施,趙國擴大了2000裏土地,國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成了戰國晚期唯一可與秦兵單獨對抗的國家。
從趙國遷都的情況來看,它先是看到了中原富庶,所以搶到了一大塊土地,然而也付出了很大代價,邯鄲一度被攻破;眼看著中原戰爭的泥潭太深,趙國又堅持地執行了向南防守,向北擴張的策略,開辟了開闊的北方領土,使實力提高了一個層次。
參考資料來源:百度百科——趙國
Q5:趙國邯鄲位於現在哪裏-簡短介紹
趙國邯鄲是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市,位於河北省南端、太行山東麓,西依太行山脈,東接華北平原。中國戰國時邯鄲趙國故城,是已知戰國時期唯一的一座宮城和大城不相連的都城。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自趙敬侯於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,至前222年秦滅趙止,此地作趙都共164年。
趙邯鄲古城是戰國至漢代趙國的都城遺址,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位於部鄲城西南郊邯山區境內。由大北城和王城兩大部分組成。大北城是邯單古城,也是趙都郭城。平麵呈不規則長方形,東西最寬3240米,南北最長4880米,全部疊壓在今嫉區地下6~9米處。王城為趙國的官核,興建於趙遷都相單前後,是目前國內保存完好、規摸較大的戰裏古城址,該城址由西妹東城、北城三個小城組成,平麵似“品”字形。整個趙王城四周城牆殘存10餘米,輪竄完整,城內有大小台址數座。其中西城內有最大的建築基址”龍台”,東西265米,南北285米,高16米,是國內同期規模最大的王宮建築基址。
趙國始祖造父,為商朝名臣飛廉次子季勝之後,因征伐徐國有功,受封於趙城,由此為趙氏。趙氏曆經二十餘代,傳至趙簡子趙鞅、趙襄子趙毋恤。趙鞅打破了晉國六卿的格局,趙毋恤力戰智、韓、魏的圍攻,簡襄之烈確立了趙國版圖。
公元前403年,韓、趙、魏正式三家分晉,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。國都曾先後在晉陽(今太原)、中牟(今鶴壁)、邯鄲((今邯鄲),公元前372年又立信都(今邢台)為趙之別都。
至趙武靈王時,趙國稱王。施行胡服騎射,沿陰山修築趙長城,前296年滅中山國,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、山西省的大部分、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。趙國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,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。公元前228年,趙國都城邯鄲被秦軍攻破。趙國大夫們北逃到代,共同擁立趙代王嘉繼續抵抗秦軍。前222年,秦軍攻滅趙代王嘉,趙國滅亡。
邯鄲是現在的河北省邯鄲市,位於河北省南端、太行山東麓,西依太行山脈,東接華北平原,與晉、魯、豫三省接壤,是晉冀魯豫四省要衝和中原經濟區腹心、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,京廣鐵路、京廣高鐵縱貫南北,邯長鐵路、邯濟鐵路橫跨東西,京深高速公路、大廣高速公路、太行山高速公路貫穿南北,青蘭高速公路、邯大高速公路橫跨東西,107國道、106國道、309國道、230國道(原定魏公路)及234國道、514國道(原邯臨公路)、515國道形成國省幹線公路網,邯鄲機場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支線機場。
Q6:趙國首都
趙國的首都按時間順序分別是晉陽、中牟、邯鄲、信都、代。趙國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國之一,整個國家存在了181年,先後三次主動變更都城,最初定都晉陽也就是現今的山西太原,後遷都至中牟即現今河南鶴壁,再後遷都邯鄲即現今河北邯鄲。
趙國首都
在趙國的五個都城中,隻有晉陽、中牟、邯鄲是出於國家主觀意願進行遷都的,信都是趙國的陪都而非主城,代則是趙國在都城邯鄲被敵軍破城後被迫轉移設立的臨時都城。
趙國是中國戰國時期的“戰國七雄“之一,也是建立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支成建製的騎兵的國家,其國力最強盛的時候能與後來統一中國的秦國爭霸數十年。
陪都指的是在首都以外的地方設置的副都城,也被稱為輔都,最早起源於中國的炎黃時期,後長期發展,到西周時期逐漸成型被後世延用,影響了中國和東亞地區上千年的都城製度。
關於趙國都城和趙國都城複原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,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?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,記得收藏關注本站。
查看更多關於趙國都城的詳細內容...
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,欢迎您提出来!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,如果侵犯了您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!